后台登录 OA外网 OA内网 怀念旧网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辅助栏目>>老网站内容备份>>主动发展>>主动发展材料>>文章内容
推进特色建设 实现主动发展——国产精品久久7777777蜜桃第二轮学校主动发
发布时间:2011-03-21   点击:   来源:未知   录入者:李书晶

推进特色建设  实现主动发展

——国产精品久久7777777蜜桃第二轮学校主动发展规划终期自评报告

国产精品久久7777777蜜桃始建于1928年,在80多年的办学历史上,一代又一代的三中教职员工在这方教育园地躬耕劳作,收获了累累硕果。学校1998年被评为江苏省重点中学,2003年成功转为“三星级高中”。200710月高标准通过评估验收,被确认为江苏省四星级高中。

2007年底,学校圆满完成首轮三年主动发展规划,在充分论证多方讨论的基础上,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于200711月制订了第二轮三年主动发展规划。近几年来,全校师生在党委、校长室带领下,继承发扬优良传统,不断开拓争先,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变革教育教学管理、创新学校德育工作、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强化教育科学研究、改进教师教学方式、优化学生学习方式,稳步实施规划,取得了丰硕的教育教学成果。现对照规划,就规划实施三年来的主要工作自评如下:

第一部分  规划实施的总体情况和总体评价

一、规划实施的基本过程

(一)200711月,学校成立主动发展规划制订小组,在全面分析学校现状、发展需求以及各部门各阶段发展目标的基础上起草完成《国产精品久久7777777蜜桃三年主动发展规划(20081月—201012月)》。规划具体完成时段为20081—201012月。

(二)200712月起,学校组织在多层面、多渠道对规划进行反复研讨论证,并在教工大会和家长委员会上宣讲解读,广泛征集意见。

(三)20083月在校十届二次教代会上,全体代表全面评议并一致通过了《国产精品久久7777777蜜桃2005-2008主动发展规划》。

(四)20084月,常州市教育局对学校规划予以行政审核和专业论证,认为规划的制定程序规范,结构完整,内容切合学校实际,发展思路清晰,有利于调动学校各方积极性,促进学校主动发展。

(五)200912月,根据《关于开展第二轮学校主动发展规划中期自评工作的通知》(常教办[2009]24号)精神,学校成立第二轮学校主动发展规划中期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制订《第二轮学校主动发展规划中期自评方案》及《第二轮学校主动发展规划中期自评指标体系》,深入评估学校的发展过程、规划达成度和发展潜力,总结成功经验,发现存在问题,提出对策与建议,不断提升学校主动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引导学校科学发展、规范发展、特色发展、持续发展。

(六)201011月,学校启动三年主动发展规划实施工作总结性评估工作。

二、学校对规划实施的自我评价

第二轮主动发展规划实施以来,全校师生共同努力,在学校文化建设、推进课程改革、凝练办学特色、德育工作、队伍建设、教育科研、信息化建设、评价体制改革等方面积极实践,努力探索,规划总体达成度高,教育教学成绩稳步提升,社会美誉度不断提高。

第二部分  规划实施措施及达成度自评

一、审度校情,坚持科学办学理念,引领学校发展。

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办学、治校、育人的思想观念,是来源于办学实践又作用于办学实践的理性认识和价值追求。学校领导班子在全面审度校情的基础上,充分发掘自身优势,将学校优秀文化传统和新课程理念、未来发展有机融合,秉承“诚毅”校训,坚持“自信、自立、和谐、发展”办学理念,“师生发展,人民满意”的办学目标,引领学校全面发展。

我校生源处于市区中等水平,“自信、自立、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是基于满足三中学生成长发展需求的一种选择。通过学校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信、开发学生的潜能,提升学生的自立,让学生富有个性地主动、自主、全面发展。学校在树立师生自信心、培养自立品格的基础上,形成了“团结、文明、求实、创新”的校风、“敬业、严谨、爱生、善导”的教风、“诚实、进取、乐学、善思”的学风,优良“三风”的传承和熏陶对促进学生发展、提升教师素养、营造和谐校园文化都起到了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为广大师生、家长和社会各界所普遍认可。

二、依法治校,建构民主管理体系,强化内涵发展

(一)规章制度健全

“以人为本,依法治校;以德育人,率先垂范;以制度行规范,以管理保质量,以教研促发展”是我校行政管理的核心内容。学校建立了科学、民主、有效的决策机制。思想道德教育、教育科研、人事管理、总务后勤等各项规章制度健全,目标明确、便于操作。学校先后制订了教师教学岗位责任、教学常规管理、德育工作、教研工作、人事管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实现了“依法治校”和“以制度管人管事”的管理目标,推进学校各项工作健康和谐发展。

(二)班子素质高

学校领导班子具有前瞻性的办学思想,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发挥了积极的引领作用。班子成员基本素质好、管理能力强、分工明确、作风民主、廉洁自律、富有协作精神,工作务实,能深入教育教学一线,为师生排忧解难,全校教职工满意度高,得到家长、社会的普遍认可。三年来,班子成员先后荣获常州市五一劳动奖章、常州市教育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常州市教育系统荣誉工会积极分子、第二届常州市教育系统青年之友奖、常州市第八批学科带头人、常州市中小学减负增效优秀教师等荣誉。近三年,领导班子连续被教育局授予“团结、廉洁、开拓”好班子荣誉称号。

(二)民主管理有效

我校充分发挥工会、教代会民主管理优势。学校重大问题的决策、重要条例或制度的修改都广泛听取教师代表、民主党派等各方面意见,经由教代会通过方才实施;与教师利益密切相关的聘任、职务晋升、评先评优都经过公示方才生效。学校注重建立科学的干部选拔使用和竞争激励机制,于2009919组织召开了十届三次教代会,举行了新一轮学校中层竞聘工作,聘请了教育局、兄弟学校有关专家和领导,对所有竞聘人员进行现场考核,充分发挥民主,有效提高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增强广大教职工的竞争意识、创新意识。民主管理的有效实施,促进了学校“和谐校园”的构建。

(三)校务公开落实

严格执行《关于校务公开的实施办法》,规范公开内容,完善公开形式和程序。对于收费标准、学校开支情况等社会群众、教职工关注的内容,严格执行公开制度。

三、教师为本,建设优良师资队伍,打造和谐团队

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源。我校非常重视师资队伍在学校建设和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坚持职业道德教育与业务培训并重,经过多年努力,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深的和谐教师团队已基本形成。

(一)师德教育有效

我校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定期开展师德教育活动。一是开展以“同读一本好书”为主题的教师读书活动,陶冶美好情操、树立高尚师德;二是组织学习教育系统先进模范人物事迹,邀请知名校友讲述创业故事,用模范事例带动师德师风建设,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三是通过开展创建文明班组、师德承诺、“168 ”爱生行动、“一帮一”、爱心捐款活动,引导广大教职工力行师德规范,自觉遵守师德自律“八要十不”规定,树立“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从业准则;四是开展《爱生实例》征文评选活动,交流爱生故事,一件小事、一点感悟,折射出教师美好心灵的光彩。教职工集体在教育局组织的各项活动中频频获奖,获江苏省模范职工之家、常州市教育系统模范教职工之家、“歌唱祖国”局属单位庆国庆合唱比赛一等奖、常州市教育系统女教职工全健排舞比赛一等奖、常州市教育系统先进女职工委员会等荣誉称号。

(二)师资培训扎实

学校重视教师培训工作,有充足的经费保障,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一是强化学习,提高教师理论素养。组织教师学习《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把教学目标落实到位——名师优质课堂的效率管理》等专业书籍,丰富理论底蕴、更新教师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水平。二是立足课堂,以课代训。学校成立了数学特级教师、原常州市教研室杨裕前主任领衔的“三中特聘教师工作室”,着力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三是研训一体,以教科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利用教研组大备课的时间,以市级减负增效专项课题《应用预习学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抓手,组织教师深入研究教学常规中最基本的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等方面,以教研促进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四是“走出去、请进来”,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培训与进修,提升专业素养和学历层次。充分利用好市教育局每年暑期举办的“名师大学堂”讲座,学校每年参与其中的教师有近百人次。组织教师赴浙江衢州二中、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等名校参观学习。邀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教育局华东师范大学联系中心秘书长、华东师大继续教育处处长、教育博士冯大鸣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李伟胜博士,常州市教育教研室主任朱志平博士等专家来校作报告,高屋建瓴,引领教师形成全新的教学观。五是关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常年开展“青蓝工程”,建立一对一的传、帮、带指导关系,重点是对年轻教师进行帮扶指导;开展旨在提升青年教师基本功为目标的“大练兵”活动,为青年教师的发展诉求带来暖意又增添了信心;开展青年教师沙龙系列活动,邀请校外专家全程参与活动,并做精彩点评,外智介入,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三)教研引领发展

教育科研是培养教师的重要途径。学校坚持以教科研为先导,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在全体教师中形成个个参与行动研究的良好科研氛围。

1.建立学科建设园地网,完善教研制度。为促进教研组主动发展,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开学初,学校开展教研组长岗位竞聘,通过自主报名、竞聘演讲、民主评议等环节,竞争产生了新一届教研组长。教研组长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定期以教研组为单位围绕教情、学情分析,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每周一课,预习学案,自编校本化作业等具体内容,真实地开展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核心的校本教研,推动教研组团队建设。加强教研组信息化建设,建立了学科建设园地网,实现教研组常规工作信息化管理。我校语文、地理、体育学科被确立为“常州市教育科研学科基地”,艺术教研组被评为“常州市中小学第四届优秀教研组”。

2.着力于校本教研中的课例研讨。以课例为载体,努力推进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研究活动。各教研组“每周一课”教学研究课等已经成为学校的常态工作;联合常州市第二中学、常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等兄弟学校教师的同题异构教学;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校内示范课、公开课等活动,立足课堂观察,采取多种形式,加强三类基本课型的典型课例的研讨,通过课例的教学实践,进一步完善“合作备课,课前说课,亲身上课,课后反思,集体议课”的课例研究流程,切实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近两年,学校还分别与徐州二中、常熟市梅李中学、安徽肥西三中等兄弟学校高三教师联合开展了高三教学校本教研活动。引导教师在活动中观察、反思课堂教学行为,引领全体教师研究课程、研究教法与学法。

3.深化课题研究。学校目前开展的减负增效市级专项立项课题《应用预习学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深入开展减负增效工作提供理论支持。由教育部数学与复杂系统重点实验室组织的“手持技术与中学数学新课程整合”等课题正按照科学的科研程序认真实施。教育部重点课题子课题《阳光体育校本化实施背景下学校篮球特色文化建设研究》已经进入中期阶段。国家级课题《普通高中陶艺校本教材建设的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十一五规划课题《陶艺教育实践的深化研究》专项课题子课题)已完成结题工作。经全国伦理学会批准立项的国家级子课题《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提高实效性方式的研究》、市级立项课题《适应素质教育要求,构建新型体育课外活动模式的研究》顺利结题,并得到好评。

(四)评价激励进步

公平有效的激励机制是学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保障。学校通过行政听课、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家长座谈会、年终考核和学生测评等方式,对教师进行整体评价。成立考评小组,坚持每学年进行2次民主评教与评学,本着“公正、公开、公平”原则,突出对教师工作的过程评价,有效促进教师更好地履行工作职责,提高教师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合作能力。学校重新设计了《教师业务手册》,进一步规范教师集体备课、听课等材料填写与收集工作。

学校注重“龙城旅游”奖教奖学基金教师奖励、“丽华快餐”奖教奖学基金教师奖励等评选过程,创造竞争氛围,创设教师主动发展的制度空间和文化场景,激活教师主动、和谐发展的内驱力,挖掘教师的潜能,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

目前我校114名专任教师中,有全国、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全国新长征突击手1人,省333工程培养对象1人、市831工程培养对象1人,有常州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教坛新秀39人,有8名教师被聘为常州市各学科教研中心组成员,5名教师被聘为学科研究组成员,3名教师被聘为常州市兼职教研员。2009年至今有100余人次获市级以上荣誉。其中,张志平获江苏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个人、耿雯获江苏省高中英语课程教材改革实验工作先进个人、王明霞获江苏省第六届中小学音乐评优课(高中组)一等奖(共两名)、赵裕军撰写的教学设计《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在2009江苏省高中地理教学设计评选中荣获一等奖、缪素玉获2009江苏省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教学优秀教案评选一等奖、朱卫平获第九届教师“华英奖”。20105月学校荣获江苏省第十一届“五四杯”中学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论文竞赛组织奖。学校正在不懈的努力,争取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理念先进、业务精湛、专业配套、梯度合理、结构平衡的素质高、科研强、名师多、影响大的教师队伍。

四、规范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教学质量

1.强化中心地位,打造质量品牌。在全校创造全员抓质量的良好氛围,让质量意识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每一个层面,牢固树立学校以质量立校、教师以质量立身的观念,向过程要质量、向科研要质量、向课堂要质量。

2.加强学科预习学案的编制与使用指导。学校倡导学科教学中使用“预习学案”,优化学习方式,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将预习作为课后作业的有机组成部分进行管理,真正把预习学案作为指导学生自学和提升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载体和工具,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独立学习的习惯,促使学生形成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自主学习机制。

3.开展课堂教学评估活动。学校制订了《关于成立学科教学评估小组,实施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学评估方案》,成立学科教学评估小组,开展面向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估活动。就备课笔记检查、听课与学生访谈、作业布置与批改等方面进行调研,并及时将调研结果反馈给相关教师。通过活动的开展,促进全体教师凝神聚力研究课堂教学,优选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强化教学质量意识。

4.切实规范作业管理。高一、高二年级各学科停止为学生订购现成的各种教辅资料,全面使用由我校教师自编的校本化作业,增强作业的针对性。高三年级除上级规定外,全部使用学案教学。为增强作业的有效性,防止超量练习、重复练习、机械练习、无效练习,学校制定了《学生课外作业量监控制度》,对作业时间、作业质量与形式、作业批改、课堂教学、学习资料等方面进行监控。每班设置2~3名教学信息员,定期填写“教学信息员反馈意见表”并及时交教师发展处,教师发展处整理后通过“好课通知单”和“来自学生的建议”两种方式及时向学科教师反馈,以提高教育教学效益,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5.强化毕业班工作。成立“国产精品久久7777777蜜桃高三工作支持小组”,充分利用全校的优质资源为高三服务,以全方位、过程化、精细化的无缝隙管理,挖掘潜力,广开泉源,加强研究,讲究策略,寻求突破,发扬“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合作、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执行”的高三工作精神,高考成绩稳步提升。

五、坚持学生为本,稳步推进课程改革,完善课程体系

1.课程管理制度健全

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开齐、上足、教好各门课程,各学科都能按要求制定教学计划,并按计划进度实施教学。做到“三表”上墙,并进行网上公示。

2.课程实施过程高效

学科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载体,是学生学习、成长和发展的主要平台。根据我校学生基础知识、认知能力和学科特点,我们尝试在部分年级对部分学科进行课时统整,在确保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的前提下,既突出重点又切实减轻了学生负担,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3.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

我校坚持“以学生为本”、“追求个性化发展”的校本课程开发理念,充分利用学校资源,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开发了《陶艺》、《心灵漫步》、《篮球》、《英语口语》、《看电影学英语》、《20世纪的重大战争》等校本课程,满足了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选择要求。

4.综合实践活动有序开展

学校也十分注重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有序开展。学校专门设计制作了《研究性学习指导手册》,做到每次活动有记录、有总结,每个课题结束时,写结题报告,并通过成果鉴定、开设研究性学习活动论坛等强化管理。

六、德育为先,开展多样育人活动,提高工作实效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注重德育制度科学合理的制定与其实施过程的人文关怀,降低德育重心,不断提高德育的亲和力和影响力。

(一)德育网络健全,形成教育合力

我校十分重视学生的德育工作,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一系列德育工作制度和考核奖励办法。聘请法制副校长定期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组建“家长委员会”,邀请家庭教育专家、经验丰富的班主任、心理教师等开设家庭教育讲座,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和人才观,指导家长开展正确的教育活动;通过家校联系卡、校信通、校园网“家校互动”栏目等方式,通过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等活动加强家校沟通与联系,以期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协调一致,形成“学校——社会——家庭”、“教师——校外辅导员——家长”三位一体、双轨并行的德育机制,形成教育合力。

(二)创新管理模式,建设德育队伍

加强学校德育队伍建设尤其是班主任队伍建设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工作之一,学校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创新德育管理模式,强化班主任队伍建设。

1.创新班主任考评方案,建立主动发展机制。

为进一步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学校完善了班主任考核办法,突出班级管理过程考核,集学生考核、家长考核、学校考核三位一体,分“名班主任”、“优秀班主任”、“合格班主任”三级考评,促进班主任自我总结、自我反思、自我发展,提升班主任工作能力。

2.创设同伴互助平台,促进班主任共同成长。

1)通过寒暑假的德育专题研讨会、不定期的专家讲座,积极开展德育研究。

2)进一步发挥班主任例会的过程性指导作用,通过德育沙龙进行案例交流,加强德育校本教研,不断提升班主任的发展能力。

3)学校建立了班主任工作网络交流平台,代替原先的班主任手册,促进相互学习,有效地实现了班主任考核的过程化和班主任工作的信息化。

近年来,学校德育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先后有多名教师获得“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市优秀班主任”、“市德育先进工作者”等光荣称号。

(三)整合常规活动,提高工作实效

1.细化常规管理,注重养成教育。各个班级认真学习《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以此为依据制定符合班级特点、具有班级特色的班级公约,以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为抓手,加强学校常规检查评比,设立“周精神文明流动红旗”、“学生文明岗”,进一步强化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及能力,努力使学生将行为规范外化为行为,内化为素质,使学生从“要我这样做”转变为“我应该这样做”,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礼貌习惯。

2.主题教育系列化。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我校已经初步形成了以校训“诚毅”为主线的系列化主题教育活动体系,初步编制完成《国产精品久久7777777蜜桃德育活动手册》,将我校德育活动分为弘扬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教育月、生命教育月、文化艺术节、篮球节,定期开展专题教育。

(四)关注心理健康,提高生命质量

学校一贯重视师生心理健康,学校有心理学本科学历的专职心理教师,具备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员专业资质。学校设有心理健康咨询室,开展个别心理咨询、电话咨询与团体心理辅导。先后聘请南师大教授赵凯,常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领衔人、省常中赵世俊老师担任我校心理咨询室顾问。聘请《常州晚报》心理名师团成员、国家职业心理咨询师曹菊文老师兼任校心理咨询师,接受学生和家长的咨询。学校自20079月起,坚持在高一年级全员开设《心灵漫步》校本课程。

学校依托“心扉”心理社团,创造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每月一期《我们的心晴》“心扉”小报、教师&学生心理成长活动日、心理趣味运动会、校园心理剧本评比展演等已成为学校经典活动。20108月,心理教师赵俊获中国心理学会学校心理学分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01月,在常州市教育局、常州市水利局、共青团常州市委联合举办的第二届中学生社团文化展示活动中,心扉社团表现优异,荣获特等奖。20104月,心扉社团还荣获第一届常州市教育系统创新项目活动一等奖。20105月,学校荣获生命教育周活动展评“推广奖”。

2010年学校还先后邀请常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领衔人赵世俊老师、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副院长崔景贵教授为全体教师作《怎样的教师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让教师的心理充满阳光》的心理辅导讲座。帮助教师建立积极的认知方式,克服职业倦怠,提升幸福指数。

(五)挖掘德育资源,教育途径多元。

坚持每周一次的升国旗仪式,由班级轮流主持,实行严格而规范的升降国旗制度,结合历史教育、形势教育、国情教育进行国旗下讲话,增强全校师生的爱国热情和集体荣誉感。

以班会课、晨会课、政治课教学为主,其他学科为辅,强化课堂教学中思想教育的渗透功能,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教育有机结合。

利用军训、传统节日、国家大事为载体,以征文、绘画、歌咏、朗诵比赛、文艺汇演等形式,开展主题鲜明、富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活动。充分挖掘世界环境日、上海世博会、龙城历史遗迹、常州名人故居等德育资源,开展“追求节能时尚·走进低碳生活”科普知识大赛、“人文·环保·世博”知识竞赛和主题征文活动、“龙城文化遗产寻访活动”、网络读书活动、青少年摄影活动、“好书伴我成长”读书活动、“感恩中成长”征文、暑期社区服务等活动。

充分发挥陶艺和体育等学校特色课程的德育功能,开展了“手拉手·心连心”与聋哑学校学生联手制作陶艺活动、陶艺制作大赛、篮球节等活动,增强学生体质、感受竞争氛围、增进团结协作、享受同学友情。

三年来,我校先后荣获“常州市先进军训学校”、“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成果展评”特色奖、“动感地带智力赛场”全省中学生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知识竞赛网络报名学校优秀组织奖、常州市中小学生声乐赛一等奖、“龙城文化遗产寻访展示活动”优秀组织奖、常州市直属学校“优秀青年文明标兵号”、常州市学校“四个好”团组织等荣誉。

七、优化环境,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培育和谐文化

学校把校园文化建设置于体现办学理念、学校品位的高度来积极构建,把校园人文精神、文化传统融入到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学校以80周年校庆为契机,根据需要对校园内绿化树木花草进行适当的添置与调整,增设院士铜像等校园人文景点,丰富校园文化内涵。

学校经充分论证,并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克服困难,正式启动了学校教学北楼、实验室、教师办公室及地下车库改建工程,已及时做好绿化布局调整、实验楼拆除、物资的安置和其他各项前期准备工作。

学校不断改革管理机制,持续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工作,在餐饮服务、校园保卫、绿化管理、资料服务等方面改进管理,引入竞争机制,促进了教育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学校分别荣获局属学校实验室数字化管理评比活动二等奖、常州市教育局局属单位2007-2008年度资产管理工作先进单位二等奖等荣誉。

学校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加强对学生的法制、安全教育,聘请专人担任法制副校长,2010年我校法制副校长、原局前街派出所所长张旭东同志被常州市综治委、司法局、教育局评为“优秀法制副校长”。20105月,原法制副校长调任后,学校聘请局前街派出所教导员蒋丽萍同志担任我校法制副校长,并重新签订了《警民共建公约》。学校除了食品安全的常规监督、检查及每年必备的消防演习和紧急疏散演练之外,还对原有的校园护卫队人员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并制定了分组轮流值班制度;安排保安24小时轮流值班,更换了部分探头,严格控制和监督进出校人员及车辆。按教育局统一部署,学校在门口值班室安装CK报警和应急报警按钮,在学校重点部位安装了视频监控设备。投入六万余元在学校围墙周边安装了红外线周界报警系统。我校被评为2009年度常州市“平安校园”学校。

八、继承发扬,办学特色持续发展,赢得广泛声誉

学校的特色发展是均衡发展与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我校始终把特色建设作为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内容,在《规划》中对进一步强化学校已有的办学特色进行了科学规划。2010年学校承办了华东五省五校联谊会,围绕“新纲要背景下建设特色高中的思考与探索”与兄弟学校的领导进行深入的交流。

(一)外语特色,走向世界

作为外语特色学校,我校是美国人文学会合作学校、英国盖普项目学校,与澳大利亚勒秋勃大学附中、意大利罗斯米尼高中、泰国兰是大学结为友好学校,外语特色办学不断走向世界。20095月学校接待了意大利罗斯米尼高中师生代表团一行28人为期一周的学习交流访问,200910月我校师生代表团28人进行了回访。

2003年起,三中在常州地区率先参与AFS项目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仅2009~2010年,我校接待了来自德国、意大利和匈牙利等国的8AFS交流学生,有15位同学通过AFS项目,赴国外交流学习,在全国同类项目学校中人数最多、影响最大。学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张建伟代表常州在全国AFS会议上介绍经验。三中学生出色的表现,受到了教育部、省教育厅、市教育局国际交流中心的表彰,部分学生还代表AFS交流学生受到所在国元首的接见和褒奖。其中,AFS交流学生王琦20092月在全国英语风采展示活动总决赛中,荣获英语才艺项目高中组特金奖,并于20098月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成长在线》栏目以“海外学子爱国事迹”为主题的节目录制。王琦同学曾被聘为2010年世博会冰岛馆工作人员,目前在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深造。AFS交流学生周宇人,各方面表现优异,成为中共预备党员。

我校是南师大外院意大利班常州地区唯一生源基地。20067月,我校与南师大外国语学院联办意大利留学培训班(中意两国政府“马可波罗计划”项目),全面负责培训班学生的面试、选拔。截至目前,已有五批近130名学生赴意留学。意大利班的成功举办,使三中学生除了高考升学之外,又多了一条通向“罗马”的大路,也使三中国际化外语办学的轮廓日益凸显。

三中先后聘请19位外籍教师执教,其中美籍教师大卫·克雷格先生荣获“江苏省政府友谊奖”、“龙城师魂”常州市十大杰出教师,被授予“常州市荣誉市民”称号。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和素质不断提升,在2009年全国中小学英语演讲比赛江苏省复赛中有8人获一、三等奖项。学校还荣获第八届“21世纪·CASIO杯”全国中小学生英语演讲比赛江苏省选拔赛优秀组织奖。2010528日常州晚报B13版《打开拥抱世界的窗——市三中国际交流项目生机勃勃》用整版的篇幅介绍了我校的国际交流项目。

(二)体育特色,成绩卓著

体育是我校传统优势,先后四次荣获国家级荣誉:被教育部、国家体委授予“全国体育运动红旗学校”、“全国先进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称号。近两年,学校体育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先后荣获“常州市体教结合先进学校”、“常州市篮球特色学校”、“江苏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江苏省第十七届运动会竞赛工作先进集体。2009年我校接受了市教育局体卫艺处创建“体育特色”学校的调研,被授予“首批常州市体育特色学校考评优秀级学校”;体育教研组获得了教育工会的“先进工会小家”称号;原教研组长朱卫平老师获得第九届常州市教师“华英奖”;现任教研组长缪素玉老师的论文《体育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存在问题与解决策略之研究》获江苏省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教学优秀教案评选一等奖,并在江苏省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培训暨优秀教案交流研讨会上做报告交流。在2009年常州市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上我校获金牌数和总分两个第一。我校学生在2010年常州市羽毛球比赛中获团体第一;在江苏省中学生田径运动会(苏南片区)上,获男子团体总分第一、女子团体总分第二的好成绩;我校女子篮球队获常州市高中女篮比赛第一名、江苏省十七届中学生篮球比赛第三名,代表常州参加第十七届省运会青少年女篮乙组比赛获得亚军,在市内乃至全省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三)陶艺特色,硕果累累

艺术教育方面,学校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以科研促进美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加强校本课程开发和校本教材建设,构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教育内容、校园文化和育人途径,形成了自身的办学优势,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十年来,陶艺教育连创八个全国第一:全国第一次中学师生的陶艺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编写了全国第一套由中央教科所审定出版的初中《陶艺》校本实验教材及全国第一本高中《陶艺》实验教材;与中央电教馆联合编制出版了全国首部大型《陶艺》电子影像教材;学生陶艺作品在历届全国大赛中获奖数居全国之首;创建了全国首家中学陶瓷艺术博物馆;陶艺教学辐射面全国第一,获中央教科所“陶艺教学推广优秀奖”;获“全国陶艺教育先进学校”称号;全国第一个教育部教育科学重点课题实验基地,蜚声省内外。学校是江苏省、常州市“中小学陶艺教育中心”,2009年被命名为江苏省第一所美术教育示范学校。20089名学生获“迎奥运”全国中小学陶艺大赛一等奖,2009年在“迎世博全国中小幼师生陶艺作品创新大赛”中获一等奖2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3个。2010年常州市第三届文化艺术节活动中,我校3件学生作品分获一、二、三等奖。多件学生陶艺作品入选2010年第一届江苏教育博览会。中央教科所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普通高中陶艺校本教材建设的研究》已完成结题工作。

第三部分  规划实施过程反思

一、规划实施中遇到的困难

1.教师队伍有待进一步优化。

学校名优教师队伍还需要不断扩大。学校目前市学科带头人以上的优秀教师比例不高,特级教师空缺。

2.学校特色需进一步凝练提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及省纲要中都提到特色高中的建设问题,如何创建特色高中?课程建设如何体现学校特色?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3.学校的宣传工作的力度需进一步加强。

学校的宣传工作需要作整体的设计,使之在提升学校的品位和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4.面积有限,发展受限。

学校校园面积小,整体改造迫在眉睫。由于实验室在2010年暑期已经拆除,给实验教学带来诸多不便,对日常教学也产生一定的影响。学校正努力争取上级相关部门的支持,积极筹措资金,开源节流,加快推进教学综合用房翻建工程,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二、今后努力的方向

20112013年,学校将启动第三轮主动发展,这段时间又恰逢学校整体改造之时,我们计划用三年时间,除高标准完成学校硬件建设外,还将在师资队伍建设与培养方面下功夫,加大培训投入力度、拓宽培训渠道,为高学历层次及名优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同时,学校将进一步加强与高校的联系与合作,加强课程规划,创建一些有特色的课程基地,为学生发展提供多样化的选择,为特色高中建设创造条件。

我们将在今后的实施过程中,继续不懈努力,积极探索,凝心聚力,开拓创新,坚持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继续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着力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力求构建和谐、科学、民主、高效的三中,努力把三中创设为更有竞争力、更具魅力的学校!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