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杨倩老师开设区级公开课(教案)
《鸿门宴》纵横谈
发布时间:2024-03-28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杨倩

鸿门宴纵横谈(教案)

学习目标:

1、能分析出作品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运用对照手法烘托人物形象的特点;

2、能分析出事件成败的原因;

3、简要分析作品的叙事艺术。

 

近日,校园里兴起《鸿门宴》的学习热潮。鸿门宴》堪称《史记》叙事艺术的精彩华章。同学们在初中时已经学习过《史记》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但是对其叙事艺术了解不深。  

今天,我们的班级里召开“鸿门宴纵横谈”分享会,一起来感受《史记》的叙事艺术。

任务1:研读细节

刘邦率先入关,却又拱手让与项羽,打消了项羽的猜忌从而避免了项羽的攻击,为自己的部队的发展赢得喘息之机。《鸿门宴》中刘邦集团是如何向项羽集团解释的呢?不同的人对于“沛公入关”这一事实的描述都不一样,各个人物的性格也因此显露出来。

    

任务2:探究事因

鸿门宴以刘邦全身而退,项羽放走刘邦而告终。表面上看,刘邦主动出击,项羽节节退让。那么,是哪些因素导致了这样的结果。

 

任务3:品味叙事艺术

总结《史记》的叙事特征。

 

教学反思:

对于《鸿门宴》这样的史传体文本,我们应该如何解读和分析,进而触发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再思考,是我在备课时重点思考的内容。基于过往的学习经历,高一的学生对楚汉之争已经有了一个常识性的认识,或通过影视作品或通过自我的阅读,但是也可以发现学生对人物的认识是单一而扁平的。所以我的整节课是要让学生回到语言文字中,在文本细读中发现新知,提升认知。我整节课的思路是:让学生梳理不同人物对“沛公入关”这一事实的描述,从对话语言中,学会抓住细节,揣摩语言背后的心理活动,丰富学生对人物的认知,提升学生的思辨性阅读能力。第二个任务是:事因分析,主要围绕项羽这个人物,项羽对于沛公入关这一事实前后态度转变是我设问的出发点,进而让学生思考项羽为什么要放走刘邦。最后,在完成前两个任务之后,总结《史记》的叙事艺术。本节课我的重点是在前两个任务,只有前两个任务分析的深刻,学生对于叙事艺术特点的把握其实是不言而喻的。

课堂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也有一些不足:首先,在任务一让学生分析时,没有阅读方法的指导,导致学生在分析和表达时不够聚焦;其次,在课堂中学生的表达没有及时抓住进而深入挖掘,触发学生新的思考;最后,在归纳人物形象时分析不够全面,有些概括的措辞还不够严谨。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